刘强东VS王兴商战的背后:一场精心编排的“流量真人秀”

蓝鲸财经
Yesterday

文|投行圈子

导读:我们作为观众和韭菜,更应该看透背后的本质,不被那些煽情的短视频和道德绑架所影响,他们都是逐利的商人,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只用脚投票,我们的衡量标准只有一个,用户体验。再往大了说,哪个平台做的更对行业发展有正向推动。

——当资本戴上道德面具,我们该如何看穿“顶流战争”的剧本?

这场商战的导火索,只是互相抢占了对方的地盘。美团要做线上商城,动了京东的蛋糕,京东自然要反击,高调进军外卖业。

这场商战的本质,早已超越了外卖订单的争夺,而是互联网存量时代用户注意力、数据主权、生态控制权的终极较量。

京东高调宣称“0佣金”“骑手社保”“超时免单”,美团反手祭出“千亿补贴”“闪电仓”“30分钟送万物”——看似针锋相对的招式,实则是两套精心设计的流量收割公式:

京东公式=创始人IP(刘强东送外卖)+道德高地(社保正义)+极端让利(补贴核弹)→ 制造社交媒体裂变,抢占用户心智;

美团公式=规模威慑(日单1800万)+场景渗透(闪购万物)+算法护城河(配送效率)→ 巩固高频入口,绑架用户习惯。

两者的共同目标是:用最短路径将用户锁进自己的“数据牢笼”。外卖订单只是表象,真正争夺的是用户每日打开APP的次数、停留时长、支付行为——这些数据才是喂养算法、撬动资本市场估值的关键。

刘强东送外卖,这是利用个人 IP 来制造话题,吸引流量。他的这一行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转发,无数人都在关注京东外卖的动态。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漩涡,把京东外卖这个新业务卷了进去,让它迅速进入大众的视野。再加上京东在媒体上不惜血本的投放,比如那封公开信,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出去,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美团也不甘示弱,通过各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吸引用户和骑手。它在环保方面的举措,通过媒体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到美团的 “绿色理念”,从而吸引那些注重环保的消费者。在骑手管理方面的辟谣行动,也是为了稳定军心,让骑手们安心留在美团。这些都是美团在争夺流量的战场上的战术。

从商业动机来看,京东和美团都想守住自己的地盘,切别人的蛋糕。外卖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这么大的一块蛋糕,谁不想多分一点呢?京东看到了外卖市场的潜力,凭借自己在物流等方面的优势,强势入局。美团作为外卖市场的老大哥,自然不会轻易让出自己的地盘,并且还要做线上商城。

道德口号背后的资本算盘

双方都在用“社会责任”包装商业野心,上演互联网时代的《楚门的世界》:

1.京东的“兄弟情”人设:精准的情绪杠杆

刘强东穿骑手服送外卖、请小哥吃火锅、承诺“利润永不过5%”,尤其是当天还来了美团和饿了么的外卖小哥,这一看就是精心设计的剧情,镜头外有大量京东工作人员和刘强东的保镖,任何一个剧本外的演员都是不可能上镜的,而这本质是无非一场情感营销的降维打击。

通过“为骑手交社保”击中公众对零工经济的道德焦虑,将美团塑造成“黑心平台”;

借315晚会曝光食品安全问题,推出“品质外卖联盟”,把行业痛点转化为自身流量红利。

但这些“正义之举”背后,是京东用1900亿现金储备打出的财务杠杆——美团若跟进社保政策,年成本将激增200亿元,而京东只需承担骑手月均2646元社保(北京地区),成本压力完全不对等。

2.美团的“效率至上”叙事:算法的冰冷理性

王兴深夜摔咖啡杯、高管朋友圈“清风拂山岗”的禅意回应、闪购广告暗讽京东吉祥物,本质是用规模霸权对冲道德危机。

美团闪购日单1800万的数字威慑,试图证明“高频刚需”不可撼动;

将骑手分为“专送”“众包”,用算法优化规避全职用工成本,把社会责任转化为“灵活就业”的政绩工程。

这种策略的精明在于:既用规模压制京东,又用“万物到家”的故事向资本市场证明增长潜力。

网民的角色:既是观众,也是群演

这场商战最讽刺的,是平台巧妙将公众转化为“免费水军”:

消费者:以为在薅羊毛,实则成为数据饲料。每笔订单都在训练算法更精准地推送广告、动态定价;

骑手:被塑造成“福利争夺战”的英雄,实则陷入“社保换枷锁”的困局——京东全职骑手面临更严苛的时效惩罚,美团众包骑手仍在算法催单中疲于奔命;

商家:在“0佣金”和“30%抽成”间反复横跳,最终发现流量成本从未降低——京东用补贴换排名,美团用竞价广告收割利润。

平台甚至刻意制造冲突:美团被曝用LBS围栏监控骑手是否接京东订单,京东指责美团强迫商家“二选一”——这些“黑料”的曝光时机精准得像剧本,只为引爆热搜、争夺舆论阵地。

他们都懂得,谁更能制造流量,更能煽动网民情绪,并通过对一些网络大V的储值,赢得流量主导权,就占领了这场商战的制高点。

撕开剧本:背后的三个真相

要看清这场流量大战的本质,必须穿透道德表演,直击背后的资本逻辑:

1.补贴是诱饵,生态绑架是目的

京东的“0佣金”本质是亏损换规模,目标不是外卖利润,而是将餐饮流量导入京东主站的3C、家电等高毛利品类;美团的“千亿补贴”则是为了巩固“即时零售第一入口”地位,用高频外卖订单反哺到店、酒旅等业务。

2.数据比利润更重要

两家平台争夺的终极资源不是GMV,而是用户行为数据。谁掌握更多消费场景,谁就能更精准预测需求、控制供应链、向品牌商收取更高广告费——这才是互联网公司的真正印钞机。

3.合规成本是致命武器

京东用“骑手社保”逼美团出血,美团用“二选一”拖慢京东扩张——双方都在利用政策监管打击对手。这场战争很可能以反垄断罚款告终,而罚款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和商家。

用户的选择:拒绝入戏,用脚投票

当刘强东和王兴在社交媒体隔空喊话时,我们需要的不是站队,而是清醒认知:

1.警惕道德绑架:平台的社会责任不应成为商战道具,骑手权益、食品安全需靠制度保障而非企业施舍,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如果哪个平台之前没有承担,就应该被谴责和监管处罚;

2.看透补贴本质:所有让利都是暂时的,资本终将收回成本,警惕“低价陷阱”后的隐形收割,最终买单的都是消费者;

3.捍卫选择权:卸载情绪,回归需求本质——哪家配送更快、食品安全更可控、价格更透明,才是理性决策的依据。

这场战争最荒诞的结局或许是:京东和美团谁都没能消灭对方,却联手把即时零售的毛细血管铺满每个角落。当“30分钟送达”成为新时代的氧气,我们或许会怀念那个还能慢下来等一碗面的时代——那时,商业竞争尚未异化成一场永不停歇的流量狂欢。

在这场流量大战中,京东和美团就像是两个武林高手,各自施展着自己的看家本领。京东凭借刘强东这个超级 IP 和一系列大胆的市场策略,试图在美团的地盘上撕开一个口子。美团则依靠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和完善的骑手管理体系,坚守阵地。这场大战,到底谁能笑到最后,现在还不好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商战已经不仅仅是两家企业之间的竞争,它还影响着整个外卖行业和电商行业的格局。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竞争往往会带来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而对于骑手们和商家来说,他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