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革如潮的中国汽车市场,留给合资品牌的“舒适区”已经荡然无存。
新能源化、智能化大潮一浪高过一浪,自主品牌疾驰狂飙,新势力层出不穷。而昔日引领风骚的合资巨头,却在这场技术与速度的竞赛中频频失速,沦为“传统”的代名词,日产汽车也未能例外。
但在2025年上海车展现场,我们从日产的动作中看到了一些不同的信号:不仅有全球首款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PHEV的亮相,还有主攻家用市场的纯电家轿N7的发布,这些新车型的背后,隐藏着日产在中国市场的一次“绝地反击”。
这一次,日产不是在修修补补,而是动了手术刀。
面对着以前体系转型慢、决策链条长、创新能力不足的重重掣肘,日产要重新定义在中国的存在感,要用新的产品节奏、新的研发逻辑,去争夺新能源时代的主动权。
合资品牌的尴尬:一边追赶,一边自省
纵观最近几年的车市,“新能源革命”对合资品牌而言简直是一场灾难大片。无论是大众的ID.系列,还是丰田的bZ系列,都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日产汽车的表现也颇为挣扎,一度让市场怀疑,这个有着92年历史、进入中国超过半个世纪的日系车企,是否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对于这样的质疑,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倒是颇为坦诚:“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巨大,我一直认为中国速度远超其他国家。的确,我真的很钦佩中国的友商,他们带来了很好的创新产品与技术,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日产汽车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包括自身的历史积淀和技术传承,只是之前在市场规划方面反应不够迅速。”
显然,马智欣深知问题的根源:日产缺的不是技术和品牌积淀,而是反应速度和决策权下放。“我们现在高度认可本地研发团队的能力,也充分授权本地团队主导车型开发,我们不是传统合资公司那种模式,单纯等总部的反馈回复来指导行动,更多是由国内团队来决策。”
这一转变,让人嗅到了一丝翻盘的气息。
从“日产节奏”到“中国速度”
根据日产发布的最新战略,到2027年夏季,他们将在中国投放1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9款都是日产品牌车型。为了支撑这一快速扩张的产品攻势,日产宣布未来三年内将向中国市场追加100亿元投资,用于新能源研发和扩建技术中心,以应对市场快速变化的节奏。
面对媒体提出的资金和战略合作方面的问题,马智欣的回答相当自信:“我们在中国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包括产品研发、销售网络和客户服务。而且,我们的研发周期已经缩短至24个月以内,这就是‘中国速度’。”
马智欣透露,为实现这一速度,日产在“中国节奏”上做出了很多创新,例如充分授权本地研发团队主导车型开发,“但中国速度一定是建立在日产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之下实现的突破。”
这并非只是口头承诺,在本次车展上,日产就带来了迅速落地的成果——纯电家轿N7。
纯电家轿N7:用产品定义“家轿新标准”?
如果说过去的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车型上只是“油改电”,那么N7的发布则展现了完全不同的面貌。这款定位家庭用户的纯电轿车基于日产全新的“天演”架构开发,核心竞争力极其清晰:舒适性、智能化和安全性。
日产汽车执行高管、全球设计与品牌负责人阿方索·阿尔拜萨强调:“我们不仅希望打造一款无缝、自然地将内部与外部技术高度融合的车型,更要体现日产独有的品牌感受。当你坐进车里,第一感觉就知道:‘这是日产的车’。”
N7确实带来了不少惊喜:AI零压云毯座椅、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一段式端到端组合驾驶辅助以及行业内最严苛测试标准的四针刺多电芯无热蔓延电池,这些配置足以看出日产的诚意和野心。
不过,尽管这些卖点清晰可辨,日产N7依然面临挑战。一方面,20-30万级的家轿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自主品牌如小米SU7、蔚来ET5、比亚迪海豹等已经建立了清晰的用户认知和口碑;另一方面,日产的品牌势能能否快速转化为销量优势,市场还需等待进一步检验。
目前合资品牌在纯电家轿市场,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哪怕日产号称预订订单已突破5000台,但真正的市场表现,还需要经过上市后的市场考验,才能判断日产的电驱化战略是否真正站稳脚跟。
日产品牌全球化的新尝试
相比于低调务实的N7,Frontier Pro PHEV插混皮卡则更像日产向全球市场发起的一次冒险尝试。这款由郑州日产主导研发的车型,不仅仅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更是日产首次尝试用中国研发、中国制造的皮卡车型布局全球市场,展现了日产更灵活、更具创新的产品策略。
郑州日产执行副总经理毛力民表示:“这款车不仅是日产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也是我们首次在中国本地设计研发并将出口全球的皮卡产品。Frontier Pro PHEV打破了皮卡单一用途的传统印象,带来了多种生活方式的融合可能。”
阿方索则幽默地描述这款车:“一般客户认为强悍和舒适难以兼得,但Frontier Pro PHEV做到了极致智能与舒适兼备。外观看起来硬派、野性,但座舱内却让人感到惊喜的舒适与智能。这种反差,是日产DNA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日产正试图以Frontier Pro PHEV为试金石,将中国本土市场和全球市场无缝连接。马智欣对此充满自信:“我们在中国研发、设计、生产的车型,都考虑到不仅要在中国市场成功,也要实现出口。Frontier Pro PHEV将在一年之内开始出口,我们将依托日产汽车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以中国市场为支点,实现全球化布局。”
这背后,日产显然在下一盘大棋: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协同日产的研发资源和渠道优势,反哺中国市场、助推日产品牌在全球新能源领域重新找到节奏和定位。
当前,日产汽车在全球市场仍然占据一席之地,但能否实现“中国速度”与全球协同,将决定日产未来几年在华的成败。
日产汽车公司执行高管、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关口勋坦言:“我们一直努力加速适应中国客户在智能化、组合驾驶辅助技术方面的需求。与华为、Momenta这样的本土技术公司合作,是为了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中国消费者的期待。”
马智欣也再次强调:“中国对日产而言非常重要,中国的科技与成本优势,让我们相信,可以将中国的创新产品推广至全球市场。”
确实,日产这次的战略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能否摆脱传统合资企业的束缚,真正下放权力给本地团队,加速产品的迭代速度,打造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创新车型。
翻盘大考才刚刚开始
日产汽车此次在上海车展上释放的信号清晰而坚定,但翻盘之路绝非一蹴而就。
对于传统合资品牌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进入深水区,无论是电驱化还是智能化,都要求品牌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就像马智欣所说:“中国市场的变化速度非常快,我们必须跟上节奏,每一次危机也是一次机会。”
日产的这一仗,显然已经拉开序幕。至于能否实现期待中的“翻盘”,答案只能留给市场来揭晓。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