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黄金没有价值 即使回调一半也不会布局

智通财经网
Yesterday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即将召开,在4月24日全景网与腾讯自选股、泡财经共创的直播栏目《投资会客厅》中,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分享了他对巴菲特投资的一些看法,并阐述了他对黄金、医药等市场的看法。

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要点如下:

1、我认为在20年内赶上美国,甚至超过美国也不足奇,就医药工业的总市值而言。

2、也不见得是永远满仓,手上也还是有一些现金的,大概我们的现金储备量……不会超过5%。总是留有“子弹”,关键的时候还是得顶上去。

3、我没有布局(黄金),我就认为它没有价值。即使回调一半我也不会去买,我不会关注。

4、......在目前这个经济环境下,什么都是过剩的,我相信这些是很好的投资标的......

股息率可能有6% - 7%,对应的PE可能就是三倍、四倍。我就给我们周围的人说,你们去看看,三四年就能回本。

5、我们相信人民币利率会长期处于下降趋势,人民币长期贬值的概率不大。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巴菲特为何手握创纪录现金,林园:可能美股涨得更多,涨得够久

主持人 :美股这轮上行中,巴菲特一直在增加现金的总量,甚至在2024年是加速提升的状态,提升到3000亿以上。现金资产比例达到22%,19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也反映出对美股高估值的高防御姿态。

当大家都在质疑巴菲特是否又一次要错过科技浪潮的时候,随着特朗普的上台,政策不稳定性带来了美股巨幅的波动。美股的“七姐妹”也回吐了部分涨幅,“股神”二字的含金量又一次上升了。

请教一下林总,理想状态下,大家是先抄底然后逃顶,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市场大幅上涨时,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加仓去追,什么时候减仓去出,您是怎么看的?

林园:实际上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这归根结底是人性的问题。因为涨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手上的东西很好,不愿意卖。

美国市场从2008年到现在,一直都处于长期的牛市。那么现在美国股市的牛市到底什么是高位、什么是低位?我相信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刚才主持人提到巴菲特的现金达到了1995年以来的高位,22%。我猜测,他可能是根据牛市上涨的幅度或者时间去考虑现金储备。他或许有自己的评估,知道什么时候是高了、什么时候是低了,但具体我们也不清楚。

基本满仓,现金储备不超5%

主持人:林总,那您有时候要减仓,压力大不大?会不会因为跟不上市场的涨幅,而被投资人质疑呢?

林园:我的操作方法其实和刚才提到的巴菲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始终想着,反正涨高了我也不会卖,也不会去减仓。比如减持一些高位的股票,换一些现金出来,这种操作在我的一生中几乎很少遇到。所以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主持人:林总是长期投资,那是否基本面发生变化、估值过高,您也不减仓呢?

林园:基本面发生变化,倒是有可能减仓。比如行业的兴衰,如果大行业变成了夕阳行业,或者没有市场前景,可能会卖出。但除了这一点,我们基本上是不理会股票的高低。

主持人:林总您是“永远满仓,永远热泪盈眶”啊。

林园 :也不见得是永远满仓,手上也还是有一些现金的,大概我们的现金储备量……不会超过5%。总是留有“子弹”,关键的时候还是得顶上去。

巴菲特为何2024年大幅减持美股如苹果,林园:考虑的是风险

主持人:回到正题,今天的主题是跟巴菲特有关。巴菲特的减仓行动我们回头看是比较正确的,而且目前他手持天量现金,对于未来购买优质资产也提供了非常充足的流动性。所以林总,巴菲特是看到了哪些信号,他才决定减仓的?您怎么看?

林园:我不知道。我刚才就说,美股过去十年涨幅惊人,从金融危机以后,大概6000多点起步,一直涨到现在的4万多点。累计升幅这么大,可能就是风险。他是不是从这方面考虑的?

主持人 :您觉得是风险的问题?

林园:对,他一定是从风险的角度去考虑的。不过具体他为什么要减仓,或者他持有的个股涨幅巨大但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也不清楚。

主持人 :我们知道他卖出了大量的苹果股票。

林园:这种情况在美股其实也很常见。

主持人:您觉得这很正常。

林园:对,估值不仅仅是看PE或者回报率。估值高不高,累计升幅大本身也是一个风险。

中国医药总市值未来20年超越美国,不足为奇

主持人:您觉得中国医药类公司如何呢?

林园:它的空间是巨大的。中国医药公司按照我们的人口基数和竞争力来说,我相信不会输给美国。但现在和美国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这肯定不对。

主持人:您预计多久我们可以追上甚至超过?您给个时间区间,让我们有点期待。

林园:我认为在20年内赶上美国,甚至超过美国也不足奇,就医药工业的总市值而言。

主持人:那需要哪些导火索来引爆这件事情呢?

林园:首先,市场趋势是关键。比如我们要有一个牛市环境,因为现在中国不是牛市,美国是牛市,美国股市整体处于一个泡沫趋势向上。中国至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向上信号。

第二个是人口老龄化。我们看到美国的制药公司都是针对全球市场的。而中国走向世界才刚刚开始。我们国家有14亿人,20年后医药消费的受众人群大概会增加十倍。所以我们相信中国医药公司会迎来发展,主要就是这两个因素。

黄金没有价值,即使回调一半也不会布局

主持人:黄金,我们之前一直说3000美元每盎司以上,最近已经达到3500美元/盎司。林总认为,它未来的上涨空间怎么样?是不是要回调了?投资者朋友们现在还能去追吗?是否过热了?

林园:黄金在过去几年一直在走大牛市,它也是一种趋势上涨。很难说什么时候是顶。但从价值的角度来看,黄金是没有价值的。

主持人:因为它没有利息?

林园:对,它没有价值。所以这个东西完全是在趋势上涨的时候,很难说清楚它的价格到底是高还是低。

事实上,过去100年黄金大部分时间可能是超过60%的时间是下跌的。所以从价值的角度来说,它是没有价值的。在趋势上我们不好判断,高了还有更高。

主持人;我记得去年10月份跟您做专访的时候,它还不到3000美元每盎司。然后现在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了,您有关注吗?您有布局吗?透露一下。

林园:我没有布局,我就认为它没有价值。

主持人:您觉得它没有价值,那您能不能给投资者朋友们一点建议呢?现在还是一个买入的时机吗?还是说等它回调多少个点,我们才能再继续?您有这个判断吗?

林园:即使回调一半我也不会去买,我不会关注。

主持人:您只赚认知范围之内的。

林园:对,没有价值的东西,我去投资干啥?

主持人:徐猛总,您同意林总的这个观点吗?

徐猛:我个人觉得还是稍微有一些差异。黄金在过去几年涨得比较好,可能更多是一些逻辑。比如在美元不稳定、全球不确定性比较大的时候,配置黄金是一个逻辑。

再比如在通货膨胀背景下,这也是一个配置环节。然后最近几年,很多央行也开始大量购买黄金,这可能都是从配置环境的逻辑出发的。但从趋势上来看,目前黄金应该还是处于一个上涨趋势中。

我这里提到一点,我们也是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发现最近黄金的热度或者说拥挤度,可能和历史相对高度差不多。所以短期是不是有一些回调,这个指标我觉得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稍微提示一下风险。当然长期来看,其实我也看不准,但短期从过去走势来看是一个大牛市。短期可能热度比较高,是不是有一个短期回调,长期看不准。

主持人:长期看不准。好的,林总笑了,意犹未尽。林总这个笑有没有什么深意?

林园:没有,我就想着所有人都成了趋势投资者,涨了就买,跌了就不买。现在市场大家都去买它(黄金),包括国家也是这样。我今天说的话可能不该说,总有一天要倒霉的。其实你认识到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倒霉的。

巴菲特加仓日本五大商社,我也买了日股

主持人:我们再回头看巴菲特。他其实整体一直在减仓,但还是不断加大对日本的投资。日本成功从通缩转向通胀,带动了经济的回升。所以巴菲特还在日本发债,借日元买日债。这个行为是什么思路?是不是借钱炒股呢?林总,您怎么看?

林园:日本的存款利息在发达国家里面现在基本上没有利息,这也是一个特例。日本说明日本把全世界的钱都真正赚到了。它的工业包括企业,都赚了全世界的钱,所以它现在几乎没有债务。但日本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全球数一数二的水平,国内物价也很高。没办法,这就是日本的情况。

所以巴菲特借钱,他应该是有他的道理。因为日本的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利息。

这五大商社把日本人的命根子都掌握了,这些商社包括能源、机械制造、药品、服装、食品饮料等,基本上都是五大商社的业务范围。五大商社都是很大的财团。所以我认为这些商社在日本上市,盈利相对来说是稳定的。所以巴菲特借钱在里面投资,分红可能比这些都还高。至少现在是正确的。

假如我们算一下日本出现高利率、高存款利息的概率有多大?概率不大。

日本这个国家的情况比较特殊。为什么?欧美国家或者发达国家,你看那些利息都很高。美元、英镑的利息,存款利息都很高,但现在只有日本还是保持。

钱太多了,老百姓老龄化,不需要怎么投资。日本的新企业应该不多,人的投资欲望小,所以五大商社也就掌握了日本的经济命运,所以他们的回报是相对稳定的。从竞争的角度来说,这些投资应该是有垄断性的。所以巴菲特投资稳定的收益应该是合算的。

而五大商社在过去很多年经营非常稳定的,在日本没有什么竞争对手,所以他的收入是稳定的。巴菲特可能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去借钱干这个事儿。

主持人 :但是之前日元贬值、日元低息,现在日元是升值了。日本也在提加息的事,所以最近伯克希尔又要在日本发债,然后很有可能还是要继续增持日股。林总,您怎么看?

林园:我没注意日元升值。日元可能再升值,它也还是在历史低位。比如现在美元兑日元大概是140多,很早以前,日元兑美元只有几十块钱。那日元贬值了多少?贬值了差不多80% - 90%。所以即使升值百分之几,也还是相对美元很便宜。

主持人:所以巴菲特继续增持日股,您见怪不怪了。

林园:对,日元现在很便宜,相对于美元很便宜。很多投资者年初去日本买东西,其实还是很便宜的,相当于美元很便宜。

主持人:那您有相关的布局吗?

林园:我们一直关注这个领域,也有一些布局。

主持人:之前没透露过。

林园:对,之前没透露过。

人民币利率长期处于下降趋势,人民币长期贬值概率不大

主持人:我们之前一直在讨论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价格下行的压力。那现在日本的再通胀,对我们国内经济的启示是什么?林总,您觉得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可以启发的地方?

林园:日本其实没有明显的通胀。日本的物价一直比较平稳。

因为国内现在确实生产的东西太多了,日本多年前可能也有类似情况,比如房产生产多了,最后日本几十年都在防止房价下跌。中国现在情况也是这样。

唯一我们跟日本相似的地方是,中国储蓄率很高。所以从这个角度判断,概率事件的话,我们相信人民币利率会长期处于下降趋势,人民币长期贬值的概率不大。这是对我的启示。

类似日本五大商社:这些窗口企业我们也该投

主持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在A股找一些像五大商社之类的资产呢?林总,您怎么看?

林园:如果做一个配置的话,类似五大商社这样的资产是应该配置的。它能给你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第二,它关系到整个民生问题。我倒觉得这些商社有点像李嘉诚那些企业,什么行业都涉及,甚至做得更好。

A股也有一些类似的公司,虽然不是特别大的部分,但它们的业务也很综合。比如一些对外窗口企业,像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城市的对外窗口企业,它们也是综合性的,股权也投了很多领域,比如能源、供水供电等,现在估值也很便宜。我们觉得有类似的东西。

这些是综合公司。你随便把这类企业的资产分拆出去,都是很大的数字。它们的持股虽然不是经营性的,但都是参股,而且持股比例很大。但凑在一起又成了一个笑话,基本上我们看了一下,这些窗口企业现在是打两折卖,甚至更低。资产净值的两折,甚至一点几折(1元的东西,2毛卖)。

而且这些资产我们发现是很便宜的,而且都是优质资产,和五大商社经营的东西类似,甚至比他们还优质。

在目前这个经济环境下,什么都是过剩的,这些给我们一个启示,可以的。股息率可能有6% - 7%,对应的PE可能就是三倍、四倍。我就给我们周围的人说,你们去看看,三四年就能回本,而且没有风险。

所以刚才主持人问我为什么笑,可能是因为七八或者10年前大家说房地产的时候,房地产涨,我也是这么笑。

我心里就有一个印象,都是趋势投资者。他们总觉得买黄金资产比较保险,还能涨,但如果有突发事件,结果就不好说了。我心里想什么,别人也不会听,所以我就笑。我只是笑我自己心里清楚。

但便宜的东西,越跌越便宜。在目前这个经济环境下,生产过剩的情况下,我觉得这些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没问题,我不相信天会塌下来。

供水供电供气能有啥问题呢?首先它们的业务不是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港口码头,如果贵了,你不要投了。我就找了两个指标,一个是PE,第二个就是分红率、派息率、高股息。这也是有的。虽然它不涨,你买了它还不涨,但总有一天大家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主持人:好的,谢谢林总。这是给我们大家一个很好的提示,您主要是关注像供水、供电、港口码头这些领域。

林园:我不是关注这个,我声明一下,我只是说这些是你提到的五大商社或者巴菲特的投。

这些窗口公司的业务都很简单,股价涨跌我不知道,现在没有人关注这些。它一天成交不了几个,没人管。但从我们过去的经验来说,投资这些东西至少是一个中性。虽然让你发不了大财,但作为一个组合,我们觉得是可以的。

本文转载自“投资作业本”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李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