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若能与本地更具创业精神的伙伴合作,无疑是明智之举。
美国咖啡巨头星巴克新任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正在策划业务转型,如何应对中国业务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星巴克正在探索战略选择,其中包括可能出售部分股权。
尽管星巴克在中国拥有约20%的门店,但中国市场的收入却不足总收入的10%。在截至9月的季度中,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4%,远超美国市场6%的降幅。
今年两家咖啡连锁店的同店销售额均呈下降趋势
媒体广泛关注中国本土品牌瑞幸咖啡的崛起。自2020年因财务造假被纳斯达克摘牌以来,瑞幸完成了惊人的复兴。其售价仅为9.90元(约1.40美元)的咖啡吸引了大量顾客,尤其是消费者谨慎消费的背景下。
但对星巴克而言,瑞幸只是冰山一角。瑞幸正深陷与劲敌库迪(Cotti Coffee)的价格战,而库迪的创始人正是瑞幸因财务丑闻被迫离职的前高管。库迪以高速扩张为目标,吸引年轻消费者,其门店数量已达1万家,远超星巴克的7600家。
瑞幸自身的同店销售额今年也在下滑,而库迪却无意放慢扩张步伐,计划到2025年运营5万家门店。显然,价格战将持续。
在中国这个咖啡消费尚未完全普及的市场,门店渗透率是关键。本土品牌依赖加盟模式快速扩展,而星巴克坚持直营模式,这大大限制了其开店速度。此外,星巴克曾尝试在较小城市扩张,但这些地方的新鲜感很快消退,其高价产品竞争力不足。
瑞幸咖啡在门店数量上已超越星巴克,部分得益于特许经营
星巴克的核心产品如 Frappuccino 和冷饮在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有限,因为奶茶品牌如茶百道、茶集等通过每周创新推出各种水果和奶油茶饮料,已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甜品需求。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星巴克若能与本地更具创业精神的伙伴合作,无疑是明智之举。资本市场通常也会奖励愿意剥离非核心业务或转向加盟模式的连锁品牌,因为这能够提高盈利能力,并为回购股票提供空间。
布莱恩·尼科尔计划在12月初访问中国,进一步评估市场形势。如果最终出售部分中国业务,这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星巴克通过品牌价值获利、实现战略调整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