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疑云:在股市大乱之际,债券为何却处于“打折”状态

老虎资讯综合
04-09

市场危机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

在市场危机中,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不符合常规的现象。你本以为会涨价的东西反而下跌,反之亦然。金融资产之间的正常关系可能会被打破。一种类似量子金融物理学的现象似乎会出现。

现在,这种情况可能正出现在债券市场。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退休人员、临近退休的人以及任何需要稳定、持续收入的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债券是由美国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公司或它们的外国同行发行的借款凭证。通常,债券被认为是比股票更安全的投资,尤其是在短期内,原因有很多——既有技术性因素,也有法律上的原因。

让我先从数据谈起,因为大多数人最关心的就是这些数据,然后再探讨可能的原因。

截至周二晚,你可以购买2年期美国国债,其利率为3.7%;5年期美国国债,利率为3.9%;1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为4.3%。10年期的投资级公司债券年利率最高可达7.6%。顶级评级的市政债券(其利息一般不需要缴纳联邦所得税)年利率最高可达5%。考虑到市政债券的购买者通常是处于最高税率的投资者,即使2017年的税收改革法案被延续,这一税率仍然为37%,那么这些债券的“税后等效收益”对于富裕投资者来说几乎达到了8%。

所有这些债券的收益率都比周一早晨高得多。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比特朗普总统上周三宣布“解放日”关税时的收益率还要高。周一债券市场暴跌,债券价格就像跷跷板一样:当价格下跌时,收益率或利率会上升。

在iShares提供的基准债券指数基金中, 债券指数ETF-iShares Barclays综合国债 本周至今已下跌了1.8% 债券指数ETF-iShares Barclays 7-10年 下跌了1.7%。iShares iBoxx $ 投资级公司债ETF(LQD)和 美国市政债ETF-iShares 都下跌了约3.2%。 20+年以上美国国债ETF-iShares 下跌近5%。

这有什么道理吗?这是因为许多首席执行官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衰退,货币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圣诞节之前下调短期利率1个百分点至3.25%到3.5%区间,同时市场也——无论对错——大幅下调了通胀预期。现在,他们预期未来5年的年通胀率为2.3%,未来10年的年通胀率为2.2%。在这种情况下,你本以为债券,尤其是在上周末市场恐慌时大幅上涨的债券,至少应该保持稳定,甚至继续上涨。

然而,债券市场观察者们都感到困惑。一些人认为,债券市场的大幅波动是由于特朗普关税引发的通胀预期上升所致。

“关税会引发通胀,”伦敦Panmure Liberum的投资策略师Joachim Klement告诉我。他说,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关税后,投资者忽视了这一点,纷纷赶着买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不断上涨。但他指出,这并没有道理。更高的通胀应该对债券不利,因为这会侵蚀未来债券利息支付的实际价值。他认为,最近债券的下跌反而是更理性的反应。

其他评论员则指出了其他技术性因素,比如一些风险对冲基金的利率押注开始解除。

还有一些人怀疑,部分投资者可能在为弥补上周末股市损失而出售债券。

另一位投资顾问,可能是最直言不讳的,私下告诉我他根本不知道债券市场下跌的真正原因。

哦,另外,市场也可能对美国利率政策以及美联储的独立性感到紧张。

所有这些原因都有可能部分正确。至今还没有太多证据表明债券市场的下跌是由通胀恐慌引发的。我在想,关税通过大幅增加消费品的成本,可能更倾向于引发经济衰退,而非持久的通胀。如果某人把每部智能手机的成本提高200美元,总有可能美国消费者会继续购买相同数量的手机,并从他们那神奇的、无限扩展的钱包中拿出额外的200美元。但在我看来,似乎同样可能的是——消费者可能会选择购买更便宜的手机,甚至根本不买——反正他们会让现有的手机再用一年或两年。

谁知道呢?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国债价格一度暴跌。在2020年3月的COVID股市暴跌期间,国债价格也曾暴跌。这两次债券抛售都很短暂,并且都证明是买入的好机会。2008年11月底,你可以购买美国通胀保护国债,享受7年期超过4%的年利率,20年期则是超过3%的年利率。这些收益率,用债券市场的术语来说,简直是“疯狂的”。就像有人在街上走来走去向你送钱一样。

之后,分析师给出了各种解释。最常见的说法是,在恐慌中需要筹集现金的投资者纷纷卖掉了长期债券——无论价格如何。

但无论什么原因,这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本次债券市场的混乱是否会有相同的结局。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