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媒体滚动
02-25

转自:河北日报

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安雪

随着数字技术深度介入文化内容生产与价值实现,发展具有智能化、个性化、实时化特点的文化产业,已成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河北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底蕴深厚,要立足自身实际,以系统思维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规律,通过技术创新、生态重构、机制突破,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更多精神文化力量。

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是推动文化产业的核心关键。要增加对人工智能及其他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提升智能化水平。政府部门应聚焦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促进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传播力、影响力。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加强算法测试、算力共享等基础服务。支持相关企业立足市场需求强化技术攻关,通过建设内部实验室、开展小场景试点等方式,逐步推进技术迭代,持续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内容创新与品牌建设。内容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构建“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产业融合”的创新体系,制定内容创作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孵化基金,建立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库,激励与扶持内容创作者开展创新性创作,打造具有显著河北特点的文化品牌。比如,开发“微短剧+文旅”模式,打造可复制、可迭代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不断提升我省文旅产业影响力。要建立内容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创作者挖掘和展示河北丰富的文化资源,创作更多既有文化厚度又有技术深度的原创IP。

全方位培养引进人才。人才培养与引进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要通过“政策牵引+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构建科学完备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机制,在高校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基地,构建“课程教学—项目实践—产业应用”的闭环培养体系。同时,要强化同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聚焦人工智能算法研发、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智能硬件开发等领域,通过互认职称、共享专家库、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吸引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在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育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有力政策支持,鼓励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畅通各种创新要素流动通道,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全面激发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催生更多新型文化业态,创作更多新的文化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