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单价持续下滑:闪送由盈转亏

财中社
03-14

  3月12日,国内头部一对一急送平台闪送(FLX)发布2024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闪送全年营收44.68亿元,较2023年45.29亿元下降1.35%;净利润亏损1.46亿元,2023年则盈利1.1亿元。

  尽管订单量同比增长2.4%至2.77亿单,且业务覆盖城市扩展至295个,闪送员规模达280万人,注册用户突破1亿,但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凸显同城配送行业在规模扩张与盈利平衡间的矛盾。

  订单增长难掩盈利疲态

  从财务指标看,闪送2024年营收下滑主要源于单均收入下降。

  虽然订单总量增长2.4%,但营收同比减少0.61亿元,意味着单笔订单收入从2023年的约16.35元降至约16.13元。这一现象或与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补贴增加、定价策略调整有关。

  2023年闪送通过补贴策略实现用户增长,但2024年补贴力度缩减后,用户付费意愿明显降低。与此同时,顺丰(002352)同城、达达(DADA)等竞争对手在下沉市场发起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闪送的议价能力。(详见财中社《众包模式门槛低?闪送净利大增靠“双降”》)

  闪送净亏损扩大至1.46亿元,反映出成本端压力陡增,也暴露了同城配送行业的共性难题。

  人力成本方面,280万闪送员的薪资及管理成本是刚性支出;未来尽管采用灵活用工模式,但随着社保合规趋严(如《电子商务法》对劳动者权益的强化),骑手的保险等相关成本将进一步上升。(详见财中社《京东美团骑手社保缴纳:饿了么跟进后,压力给到了闪送和叮咚买菜》)

  技术投入亦不容小觑,为提升配送效率及用户体验,闪送在智能调度系统、风控体系及用户端App优化上持续加码,短期内难以转化为直接收益。

  此外,市场扩张带来的边际收益递减问题凸显。新进入城市需经历用户培育期,前期补贴与营销费用高企,而订单密度不足导致单城盈利周期拉长。

  内外夹击下的生存挑战

  外部竞争环境加剧了闪送的盈利压力。

  一方面,美团(03690)、达达等综合平台凭借生态协同优势,通过高频外卖业务摊薄配送成本,对垂直类急送平台形成挤压;另一方面,顺丰同城、UU跑腿等对手在细分场景(如文件配送、奢侈品递送)持续发力,行业价格战隐现。

  闪送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仍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严峻考题。

  闪送的财报表现反应出,单纯依赖规模扩张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同时,也揭示了垂直类同城配送平台在规模与盈利间的艰难权衡。

(文章来源:财中社)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