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多,暗中卖出?

好买研习社
03-27

我不由产生了一连三问:这是怎么回事?有啥真实投资依据?是专心研究还是为撤退卖出打掩护?

进一步唱多中国资产

先看大摩的。

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2月上调中国指数目标后,突然再度上调指数目标。

分别将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2025年底目标分别上调到25800点、9500点、83点和4220点。

如果和现有指数点位相比,约7-8%的上涨空间。具体看涨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盈利增长预期驱动。

“盈利方面,2024年四季度MSCI中国指数盈利表现约超越预期8个百分点。是过去三年半以来,MSCI中国指数首次超越预期。”

第二,估值水平重估驱动。

“估值方面,MSCI中国指数净资产收益率复苏、地缘政治风险缓解,这些因素推动了年初至今的第一轮估值重估,MSCI中国指数12个月远期市盈率从10.2倍升至11.6倍。”

简单说就是大盘指数版“戴维斯双击”。

最后,摩根士丹利建议在中国投资组合中超配A股,此外净资产收益率和盈利超预期以及固定资产的投资数据,指向科技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相关行业,建议继续超配这些行业。

再看高盛的。

与此同时,高盛也再度发布研报看好中国资产,投资逻辑如下:

首先,高盛调研后发现,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和参与度,达到近4年新高。

其次,中国资产表现强势,2025年年初至今,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涨16%和23%,显著超过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整体股票指数,未来进一步看涨。

这其实和那句老话的逻辑一样:涨了全是利好,只要你能涨它就敢一直看涨,跌了则全是鬼故事。

高盛还认为,DeepSeek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叙事,改变了中国资产前景,带来自下而上、创新驱动的乐观情绪。

这点我是很认同的,随着科技崛起,国内市场的投资信心确实恢复很多。

最后,高盛认为尽管年初至今上涨不少,但是公司基本面预期上修可期。短期大涨后获利了结等,行情可能放缓,但背后有强劲的基本面支撑,有望继续上涨。

表面看多,暗中偷卖?

行情方面,在连续几天回调后,A股和港股今天反弹上涨。虽然很快指数有所回落,但总体尚可。

美中不足的主要是小微盘。

早上中证2000指数一度跳水大跌,随后大、中、小、微盘指数快速拉涨,村里也跟着红火起来,但小微盘表现较弱,临近收盘还跳水了。

全天量能1.22万亿,依旧萎靡。

话说前段时间,我曾跟大家盘点过一些反弹大涨和量能缩量的诡异对比,后来市场很快缩量下跌。现在,又有一个诡异数据。

根据统计显示,目前村里两融余额约有1.93万亿,是2015年以来最高点,近期也没有明显回落。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3月26日

大幅缩量也意味着卖方惜售。

但是,同期指数却跌幅明显,不是你卖,不是我卖,那是谁卖?

由于国内不再披露北向资金单日数据,无法真正推算,但近期北向陆股通主力资金确实频频砸盘,比如3月21日,北向陆股通主力单日净流出688亿。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3月21日

港股那边情形就比较简单了。

也是明显缩量大跌,但南下资金多是净买入,单日净买入频频超100亿。也有减的,但仅两三天,金额也很小。问题又回来了,不是你卖不是我卖,那是谁卖?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3月26日

因此,透过表象研究本质,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老话常说:不要看它说什么,要看它做什么……

看起来,大家都很机智啊?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

聊聊估值修复

至于投资依据,大家都身处大环境,真实经济情况如何都有切身感受,盈利增长预期有吗?大吗?

不管是国内消费形势,还是外贸关税战,明显对业绩、盈利构成压力。

很多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也是下滑的。

当然,中国资产过去被压制太狠,估值修复是必然的!

比如沪深300,作为大盘核心标杆指数,市盈率只有12倍?之前恒生指数不足10倍?

而其他国家类似标杆指数,市盈率估值起码20倍或以上。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5年3月26日

投资土壤盛行的急涨慢跌、高抛低吸,可能导致短期难以修复估值差异,但中长期一定会修复的。

也可以考虑布局指数增强基金,获得比指数更快、更多的收益。

我们筛选了下,找到4只优质沪深300增强、3只优质中证500增强、3只优质中证100增强基金,投资门槛更低、定投更方便,后台发送“增强”加小助理领取基金名单。

【操作步骤:好买研习社主页—点击消息栏—进入底部菜单栏(如下图】。

回到投资实际,上证50、沪深300、中证A500、价值、红利等基金几乎没涨啥,有修复补涨潜力。4月小微盘淡季,向来表现不佳,资金也可能避险跷跷板买入前述资产。

其他小微盘、国内科技、港股、恒生科技指数等基金,短期回撤较大,短期会有一定的修复反弹。

顾虑是前期涨幅过猛、估值透支,可能进一步调整、消化估值,可能要做一些防守准备。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或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了解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特别提醒,基金在封闭运作期间或特定持有期间存在无法赎回的流动性风险。

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该将本文的内容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对于本文可能涉及的观点、报告、解读、推测、市场资讯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我公司观点,请务必审慎对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您结合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