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派克斯研究院)
1
美股一直是全球最强股市,因此也一直是多国养老基金的基石投资品之一。
然而,由于特朗普不断发癫,现在越来越多的养老基金机构开始考虑撤离美股。
比如丹麦养老基金AkademikerPension的首席投资官谢尔德(Anders Schelde)就说,他已开始考虑对投资组合进行“相当根本性的改变”,将“在大约半年内显著减少美国资产配置比例”。
那么,美股会崩溃吗?
我的观点是,只要美国不崩,美股就不会崩溃。
先定义一下“崩溃”。
我这里说的崩溃,是相较于最高点出现80%以上的跌幅,同时彻底失去长牛属性,沦为与某长期3000点市场一样的长期震荡市。
所以我说的美股不会崩,不代表美股现在不会跌。我甚至认为,特朗普如果发癫还没发完,那么标普500跌到4400点是近期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因为美股的上市公司,你只能说它们贵,但真的没法说它们差。
英伟达,就是全球芯片一哥,就是能搞出其他企业搞不出的芯片。
苹果,就是全球手机一哥,硬件大幅溢价的同时软件服务还能猛猛赚钱,小米做梦都不敢想自己能变成这个样子。
谷歌,就是全球互联网入口,同时在AI上也有先发优势。
其他诸如微软、麦当劳、可口可乐、辉瑞、亚马逊、强生、迪士尼、奈飞、耐克、宝洁、埃克森美孚、伯克希尔哈萨维、摩根大通、好市多、百事可乐等等等等,这些公司,哪一个不是在全球疯狂赚钱、哪一个没有足够宽阔的护城河?
说真的,咱们A股港股能拿出来和上面这些公司掰掰手腕的,屈指可数。
甚至可以说,全球其他市场所有上市公司绑一块,未必能凑够500家能和标普500掰手腕的公司。
标普500季k
数据来源:雪球
指数的走势归根结底是个股股价的集合,而个股股价的走势归根结底是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
一个囊括了大部分世界最顶级公司的指数,在美国不崩溃的前提下,它的走势根本就不可能崩溃。
只要美国不崩溃,这些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就不会受到影响。
至于你觉得美国会崩溃,那我觉得有点太乐观了。
美国在长期上会不断衰弱这是必然的,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你指望它在十年内崩溃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不符合中国利益的。
2
但就像我前面说的。
美股不会崩,不代表美股不会跌。
我现在对美股的策略是,不卖持仓,也不定投。
但是设了两个抄底位。
第一个抄底位,是4400点。
标普500在今年2月涨到了历史最高的6147点,险胜上证指数历史最高的6124点。目前,标普500在5400点左右,滚动市盈率是24.5倍。
我认为,在特朗普持续发癫的情况下,标普500跌到4400点左右,是完全可能的。
对应的,是标普500估值回落到20倍左右,与恒生科技持平。
如果跌到了4400点,我会把留给美股的子弹,打一半上去。
第二个抄底位,是3500点。
最近一次美股雪崩式下跌,是2008年次贷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美股相对于历史最高点,下跌了43%。
如果假设这次的跌幅不超过2008年了话,那么美股的极限跌幅就是3500点。
如果跌到了3500点,我会把我剩下的美股子弹,全部梭上。
那美股到底会不会跌到4400、跌到3500呢?
说真的,我不知道。
因为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跌到4400是合理的,跌到3500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特朗普是不理性的,也是无法预测的。
好比《三体》里的执剑人,你让罗辑、让维德、让程心去当执剑人,三体星球都可以分析预测个七七八八,然后做出对应的应对措施。
但你要让郑爽去当执剑人,那三体人也只能傻眼。
特朗普就是长相难看的郑爽,一个蠢不自治还被马屁精围绕的大傻春,这种朝令夕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人,反正我是没本事预测他的行为。
总而言之,我的策略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宁可少赚、不要大亏。
另外,之前我一直都说美股你买场内或者场外都可以,只要买场内的时候规避一下大幅溢价即可。
但从现在开始,我会更建议大家买场内基金。
以后场外的美股标的可能会越来越难买,对应的场内美股标的的溢价中枢可能会被推高。
这个溢价中枢变高的部分,就可能是场内相对于场外的超额收益来源。
3
最后说一下美债。
现在的美债是有投资价值的。
不过,买美股不算给特朗普帮忙,但买美债真的是在给特朗普帮忙。
虽然相比于美债的体量,我那点碎银子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但我还是不太想买美债。
说到底,现在美债的投资价值虽然不错,但并没有肥到令人发指的程度。黄金+中债的组合足可替代。
犯不着恶心自己。
当然 ,如果你愿意买,那我也不拦着,毕竟从投资的角度出发,现在确实是值得抄底的时候。
工银全球美元债003387、富国全球债019518、摩根海外稳健配置017970都是还不错的选择。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