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豁免”反转多次 总结美官员发言:只是一两个月而已 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智通财经
04-14

智通财经APP获悉,关于关税豁免的消息,在周末反转了多次。关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最新的公开发言,有自媒体总结如下:豁免(果链英伟达链)只是一两个月而已,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对于“免征部分商品对等关税”动作的背后逻辑,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贾里德·伯恩斯坦表示,这是因为特朗普政府正逐渐认识到他们一些行为及其产生的影响的现实。当然在股市中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但他们对于承受股市数万亿美元财富损失的忍耐限度相当高。

(1)记者问卢特尼克,这个周五的豁免是不是真的?卢特尼克:是真的。

(2)卢特尼克表示,周五的iphone这些,会被“对等关税”这个大类豁免,这个没错。但是会被包括在“半导体/制药”的小类关税(这些细则一两个月左右会出来);

(3)记者还特意强调了iphone,这是不是也被包括?卢特尼克: 是的,iphone这些也会被包括在半导体行业的关税。

(4)卢特尼克强调,这是为了保证美国的行业安全 ,同时保证reshoring可以成功。所以这个豁免,并不是永久性豁免。

另有媒体评论称:

豁免这次的背后,证实了一件事,Bessent大概率回到了贸易谈判的核心位置,纳瓦罗已经靠边站了……整体多了些理性,更会照顾华尔街情绪,也更考虑大型科技企业利益。换句话说,过去“战狼派”继续下去大概率要把美国带崩,但Bessent可能是装在特朗普身边的那个“手刹”。……Bessent没有了那股莽劲儿,但全是手段,尤其是金融手段(当年做空英镑成名)。整体来看更擅长谈判博弈、更灵活、也更有谋略。

关税只是博弈的手段,在当前的形势下,美国政客的关注点另有别处。

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贾里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4月13日在接受CNBC访问时,解释了“免征部分商品对等关税”动作的背后逻辑。

主持人:面临着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的145%的关税,这原本会对科技公司造成沉重打击。那么,你觉得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部分商品对等关税)豁免情况呢?

Bernstein:这是因为特朗普政府正逐渐认识到他们一些行为及其产生的影响的现实。当然在股市中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但他们对于承受股市数万亿美元财富损失的忍耐限度相当高。

然而,当本周晚些时候美债市场受到冲击时,这实际上给全球带来了金融问题的风险。有一个全球金融体系,而美国国债实际上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当美国国债受到威胁时,你就会担心整个体系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崩溃。所以这促使他们现在降低了对等关税。

他们开始从科技公司那里嗅到了现实的味道,尤其是苹果公司而且他们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让步。实际上这是一个好迹象,这条突发新闻是好消息。需要更多类似的情况。这有点像是回到了以前的状态,但在目前这阶段,这其实只是次要的事情。

主持人:还能补充一点,关税让消费者信心大幅下降。看看这两条新闻标题,贾里德,“从焦虑到恐惧:消费者情绪进一步暴跌”,还有这一条,“随着关税来袭,美国人争购汽车安全座椅、苹果手机和圣诞礼物”。贾里德,自从特朗普宣布所谓的“解放日”以来已经过去10天了。即使有了这些新的豁免,未来10天的情况会怎样呢?

Bernstein: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谈到的智能手机、电脑、半导体在这项新的行政命令中都被豁免了。但它们仍然面临20%的关税,这个基本税率仍然存在。对其他所有国家是10%的关税,但对中国是20%。所以消费者真的明白,关税意味着他们要支付更高的价格。从你刚才展示的那些消费者情绪调查中,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了这一点。而且消费者多年来一直因物价上涨而倍感压力。有很多投票支持特朗普的选民,他们希望特朗普能降低物价。可他上台后却提高了物价,显然这让很多人感到不满。市场受到冲击后,你会看到他的一些亿万富翁支持者开始紧张起来。所以说真的很难找到一个不是拿钱才会支持这项关税政策的人。就像在开始说的,这种现实似乎正在影响政府的行动。

主持人:在你刚刚回答的基础上,白宫将周三宣布的为期90天的关税暂停称为特朗普总统宏大谈判策略的一部分。但有报道称,在美债市场受到巨大冲击后,他才做出了让步,他才做出了让步。你提到了美债市场,特朗普说人们对美债感到不安和紧张。解释一下为什么是美债,为什么这可能是特朗普改变策略的原因。

Bernstein:首先,这个国家(美国)的债务水平接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0%,也就是30万亿美元。所以,如果你要为这些债务支付的利率上升一个百分点,那就意味着要多支付3000亿美元的债务利息。这可是一大笔钱。

其次,看到了一些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这有点像是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就像是市场的运行机制,在这次美债暴跌中,看到美国主权债务,也就是之前说的作为全球金融市场基础的美国国债的避险地位受了威胁。投资者们说,不确定美国还是不是以前认为的那个避险天堂了,要把资金转移到德国去。而这种威胁一旦出现,真的很难恢复。

经济学家陶冬认为, 美债市场近来的极端动荡,已经超出了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正常反应。更准确地说,特朗普政策触发了债市的风险收缩,连锁反应带来流动性危机。资金逃离美债美元,进入避险资产,黄金创出新高。

陶冬写道:

仔细观察美国的关税计划,笔者认为隐含着3+1个战略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制造关税壁垒,吸引海外制造业产能回流,以此实现重塑本土/近岸产业链。美国推出的10%永久性基本关税,便是以此为目的的。税率10%是否足以吸引产业回归,未可知,也不排除有后续关税跟进。这种做法肯定不符合成本原则,但是国家安全考量现在凌驾于经济考量。

第二个目标是通过极端施压、极端筹码和极端时限,迫使谈判对手在双边谈判中就范,作出消除贸易不平衡、增加军事保护费等承诺。这些要求在特朗普第一任已经提出,但是对方却采取了阴奉阳违的态度。这次以雷霆之势出击,就是让对方无法反抗。对等关税本身,具有很大的谈判空间,一切取决于谈判对手是否应承美国在关税以及其他领域的要求(哪怕要求很离谱)。

第三个目标,是把关税壁垒从美国国境推移到所有贸易国家的国境,以期对付东方某国。双边谈判中,势必涉及“要么你加他关税,要么加你关税”,靠威胁利诱围建关税壁垒。过去七年中中国对美贸易占比下降了超过7个百分点,而对东南亚、墨西哥出口大增,其中相当部分是转口贸易,最终流向了美国市场。

从客观角度看,特朗普关税计划有其战略思维,有其战术打法,但是他忽略了几个重要细节。首先,美国经济能否承受巨变。突如其来的关税冲击,势必带来物价上涨,待库存大致消耗后,物价在第三季度开始大幅上升。同时,生活成本遭到蚕食影响消费情绪,宏观不确定性冲击投资决策,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机会大幅上升。这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明年就有中期选举。

其次,美国劳工结构和成本是否适合重建制造业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而现有的电力、运输基础设施肯定无法支持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产业链。新建产能、供应链和基础设施需要漫长的时间。最后,对等关税谈判也未必顺利。特朗普政府暂缓实施对等关税不代表加税风险已经消失,更不代表美方条件不再狠辣,美方说服所有国家乖乖就范也很不容易。

市场对这种巨大而不可预测的政策风险,表达出了极度厌恶,连一向被认为零风险的美债也遭到疯狂抛售,Exit America成为交易员新口号。特朗普被迫启用对华尔街友好的财政部长取代商务部长主持关税谈判、掌握政策节奏。笔者认为,过去两周浮现出的系统性风险尚未消失,因为巨大而不可预测的政策不确定性依然存在。2008年金融海啸和2020年熔断危机,都不是一次砸塌金融体系的。

3+1个战略目标中的+1目标,指笔者认为关税战还有下半场,那就是重组美国债务。美国有36万亿美元的债务,每年需要支付超过1万亿美元的利息,今年有3万亿美元债务到期。这些相对于29万亿美元体量的美国经济,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不少投资者对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借助这次关税谈判,也许山姆大叔可以顺势逼迫外国政府答应债务重组。

近月浮出水面的海湖庄园协议,本质上就是一份美债重组计划。计划要求各国携手拉低美元汇率,同时将现持有的国债转成100年期零息国债,而且中途不准出售。这明显是霸王条款,相信没有一个国家会在正常情况下接受。但是对等关税恰恰制造出一个极不对称的谈判环境,如果对方愿意接受贸易不平等条约,再多加一点不平等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笔者估计,对等关税的双边谈判会耗时甚多。美国正在刻意制造“囚徒困境”,制造出“先就范有好处”的气氛,以便各个击破。笔者同时相信,关税谈判完成并非特朗普贸易讹诈的尽头,接下来就是在高压下推进债务重组,以期减轻美国债务负担,稳定国债市场。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