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韭菜财经v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动力电池产业正经历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的双重变革。
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完成了从行业新秀到万亿帝国的蜕变。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电动汽车(含纯电、插电混动、油电混动)用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894.4GWh,同比增长27.2%。其中,宁德时代排名第一,全球市占率达到37.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然而,在产业光环背后,这家头部企业也面临着多重考验,其发展模式折射出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深层矛盾。
行业龙头,但同行追赶凶猛
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与行业话语权,建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红利之上。当行业增速慢慢回落时,竞争逻辑已从“共同做大蛋糕”转向“零和博弈”。国内市场诸侯割据、海外市场壁垒高筑,这座看似稳固的帝国城墙,正在被多重力量侵蚀。
一方面,宁德时代虽然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保持领先,但其他动力电池厂商也在积极追赶。比如,比亚迪等头部厂商通过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建,不断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第二梯队企业通过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开疆拓土,这也导致了导致宁德时代增长动能趋缓。
以此次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为例,在2024年全球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6家中国电池企业上榜,同比增长最快的前三家企业分别是欣旺达、国轩高科和比亚迪,分别为74.1%、73.8%和37.1%。可见,这些曾经被忽视的挑战者正在构筑各自的护城河。
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布局中,宁德时代还面临着韩国LG新能源、SK On及日本松下等老牌电池厂商的挑战。这些跨国企业凭借成熟的电池技术积累、稳定的产品质量把控能力,以及在全球主要市场建立的渠道优势,在动力电池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以欧洲市场为例,LG新能源与SK On通过深度绑定当地整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结合其专利技术储备,已形成稳定的区域市场占有率,这对宁德时代在欧洲市场的业务拓展构成了实质性竞争压力。
技术路线选择的战略迷雾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正面临着技术创新的瓶颈期。这家曾凭借技术突破奠定行业地位的龙头企业,当前在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有所下降,同时在现有技术路线的框架内遭遇突破性发展的制约。
一来,宁德时代始终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支出,但庞大的研发支出尚未有效转化为核心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与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48.14亿元,同比增长10.92%。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尽管宁德时代较早进行了技术储备,但产业化进程明显滞后。
二来,宁德时代的核心竞争优势建立在其对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前沿掌控之上,但这种技术路径的单一化布局也暗含风险。众所周知,宁德时代凭借三元锂与磷酸铁锂两大技术路线的先发优势,已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到回收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只是,倘若锂离子电池技术面临全球性突破瓶颈或新兴技术竞争优势显现,宁德时代或将遭遇技术代际落后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已着手推进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替代技术的研发布局,但现阶段这些创新技术仍普遍处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过渡期,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制造成本等核心性能指标方面与当前主流锂电技术存在显著差异,市场规模化应用仍需突破技术障碍与产业化瓶颈。
多元化战略的危与机
为开拓新的增长极,宁德时代正加速布局多元化产业版图,重点延伸至储能与换电赛道,并且颇有成效。据SNE Research数据,宁德时代2021—2024年连续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为36.5%,较第二名高出23.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也在积极推进换电网络建设。据悉,宁德时代宣布计划今年落地1000座换电站。只是,机遇往往与挑战同在,宁德时代的新增长曲线培养也没那么简单。
在储能赛道,宁德时代面临来自不同领域企业的竞争压力。当前储能赛道正成为产业跨界融合的焦点领域。动力电池厂商加速将过剩产能向储能领域转移,隆基绿能等光伏龙头企业亦着手布局氢储能赛道,通过光伏制氢技术延伸储能产业链。源源不断的新玩家的加入,使得宁德时代面临的竞争边界持续扩展。
与此同时,系统集成商作为产业链核心环节,正通过多元化供应商策略分散供应风险,阳光电源、中车株洲等头部集成商着力培育中航创新等新兴电芯企业,客观上削弱了宁德时代的市场主导地位。
在换电赛道,宁德时代在推进换电业务过程中也难免遭遇多重发展难题。一是,由于各车企采用的电池规格与接口标准差异显著,导致换电站难以实现跨品牌适配,客观上制约了换电站的服务覆盖范围与运营效能提升。二是,换电业务是典型的重资产运营模式,涉及场地租赁、专用设备配置及电池规模化储备等环节,初期建设成本高昂,资金回笼周期延长。
不仅如此,终端消费市场对于换电模式的信任度尚未完全建立,普遍对电池质量可靠性、电池衰减对二手车残值影响等问题存在疑虑。值得注意的是,除蔚来等整车企业自建换电体系外,奥动新能源等专业运营商已占据市场先发优势,这对宁德时代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
宁德时代的困境,本质是产业升级的必经阵痛。这家万亿巨头的真正挑战,并非来自竞争对手的追赶,而在于能否跳出“电池制造商”的单一角色,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话语权,将规模红利升级为生态构建力,在电池与能源、交通、数字化的融合中重塑价值。当行业从“产能竞赛”转向“价值深挖”,唯有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而非跟随者,方能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守住船舵。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