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当卖场导购,协助家庭养老,同时还是装修帮手……家居企业布局机器人重构智能生态

信息时报
04-18

  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近日,居然智家、追觅科技、松霖科技等家居行业巨头纷纷传来新消息,这些企业不约而同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开了新探索、新布局。从生产环节的高效搬运,到门店内的智能导购与咨询,再到家庭中的装修辅助与家务劳动,人形机器人正逐步将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愿景变为现实,为家居行业注入全新活力。信息时报记者王颖婷

  机器人多场景应用加速推进

  在4月15日开幕的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由追觅科技孵化的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创新性地搭建了一个“无人展台”,主角是其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小麦”和四足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采购商的目光。现场,中国移动云还以战略合作伙伴身份宣布,与魔法原子达成深度合作,要将人形机器人“小麦”纳入边缘云计算网络,并决定在会议服务、智能办公等场景部署四足机器人,通过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的智能交互功能和自动化服务,打造更高效的办公环境。

  今年3月,优必选居然智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居然智家计划在2025年底前采购并部署500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推动智能家居行业智能化升级,将机器人融入家居产业及家庭场景。根据协议,双方将推进人形机器人在居然智家新零售门店等商业销售场景的应用,提升用户购物体验,塑造智慧消费新场景。居然智家计划在战略合作期内销售10000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

  此外,居然智家表示,将推动优必选智能养老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及养老服务场景的应用,并结合居然智家的家装场景需求及AI设计、智能装修经验,联合开发装修机器人,助力装修行业降本增效,推动居然智家家装业务转型,提升用户装修体验。

  同样在3月,松霖科技与达闼机器人合作研发洗护康养人形机器人,并完成对威迪思智能运动公司的收购,机器人业务战略落地加速。据悉,松霖科技已成立全资子公司“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涵盖机器人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

  人形机器人逐步走向家庭服务

  据了解,目前家务机器人逐渐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市场调研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家务机器人行业现状与市场前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扫地机器人和擦窗机器人等产品凭借先进的导航技术和清洁机制,为用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家务解决方案。这些机器人不仅能识别复杂环境、避开障碍物,还能完成更为精细的清洁任务,其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在更广阔的机器人领域,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同样备受关注。国信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是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发布的高峰期,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技术优化与调试,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企业通过突破AI发展的高昂成本问题,展现出降本增效的显著优势。这种技术进步有望助力机器人在环境感知、任务规划与决策、持续进化等大模型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从具身智能的萌芽阶段逐步迈向具身智能的涌现阶段。他预测,未来3年内,机器人综合性能将实现十倍提升,而5年内综合能力有望达到百倍增长。吴长征强调,未来5年是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的关键节点,机器人公司若想实现商业化突破,必须具备三方面核心能力:强场景理解能力、强供应链能力以及强落地交付能力。

  “未来两年,人形机器人会主要聚焦垂直场景落地的探索,比如工厂的搬运、质检、上下料等环节。到2027、2028年,在工业与商业服务场景领域会进一步拓展,机器人不只是拥有特定能力的专家,会逐步转向自定义动作的行业专家,去完成更多工作。”吴长征表示:“到2030年左右,人形机器人会逐渐达到通用人工智能阶段,可以进入到更多场景,会逐步地走向家庭。”

  此外,家庭场景正成为家务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关键领域。《报告》提出,未来家务机器人的智能化将体现在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情境感知能力上。这些机器人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偏好自动调整工作模式,同时功能将不再局限于清洁,可能扩展到烹饪、照护老人和儿童,甚至是娱乐陪伴领域,满足家庭成员的多元化需求。

  观点

  人形机器人发展存在四大核心挑战

  居然智家董事长兼CEO汪林朋表示,人形机器人在家居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巨大,未来家庭机器人将涵盖保姆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园艺机器人、宠物机器人等多种类型,成为智能家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尽管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多重考验。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存在四大核心挑战:技术层面,运动控制精度和复杂场景决策能力等核心技术仍需突破;成本层面,研发制造的高投入导致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需通过规模化生产与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安全层面,传感器数据采集带来的隐私保护问题以及人机交互中的安全可靠性,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与监管体系;市场层面,消费者认知度不足与使用习惯培养,要求企业加强场景化营销,通过实际应用案例提升用户接受度。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