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业最前线
对于好丽友而言,2025年可谓关键之年。
在今年3月第112届全国糖酒会上,好丽友一口气带来了11款新品,号称历届参展之最。
去年底,这家韩国食品巨头宣布了多个高管任命,在中国市场,好丽友中国子公司CEO李成洙晋升为副总裁,全宇荣被晋升为研发部门主管,郑东原被晋升为销售部门主管。
其中,李成洙在2024年1月才刚晋升为好丽友中国区CEO。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好丽友2024年打了一场翻身仗。
好丽友最新公布的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营收达到12701亿韩元(约折合人民币68.65亿),同比增长了7.7%。
图 / 2020年-2024年好丽友中国市场营收;好丽友官网
这一成绩意味着好丽友暂时止住了2023年业绩下滑的风险。然而,好丽友距离2016年的巅峰还相差不少,要如何重回过去的顶峰,仍是待解的难题。
营收增长挑战
提到好丽友,消费者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句“好丽友,好朋友”的广告语,也可能是好丽友派这个已经诞生了50年的大单品。
回过头来看,在当时的中国市场,好丽友派可谓现象级的大单品。不仅让好丽友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后,打开了市场,迅速在零食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同时还给达利园创造了机会,依靠平替好丽友蛋黄派,达利园也在零食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在快消品领域,大单品可谓品牌屹立不倒的关键。而好丽友进入中国后通过扩充产品线,延伸到了膨化食品、糖果、饼干、坚果棒等多品类,不仅拥有巧克力派,还拥有Q蒂蛋糕、蘑古力、呀!土豆、薯愿等多款大单品。
根据快消行业大数据公司马上赢数据,在以卖场、超市、便利店为核心的传统线下零售中,2025年3月,好丽友薯片/薯条类目销售额占比44.9%,派销售额占比27.51%,饼干占比15.07%,软糖占比7.01%,这四大类目占据了好丽友95%销售额。
图 / 马上赢
进入中国30年来,好丽友经历了中国零食市场增长最快的时期。2018年12月,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2016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从4240.36亿元增长至22156.4亿元,增长幅度达422.51%,年复合增长率为17.98%。
好丽友在中国销售额自然也节节攀高。自2010年起,中国已超越韩国成为好丽友集团的全球第一大市场,一度占比超过50%。
在2016年,好丽友中国创造了77.18亿人民币的营收。
图 / 好丽友2016年Q4财报
然而从2017年至今,这个零食巨头经历了多次挫折,业绩增速明显放缓,也再没达到2016年的营收水平。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好丽友在中国营收下滑了三成,仅为51.55亿元。
图 / 好丽友2017年Q4财报
2018年后,好丽友渐渐扭转了局面,业绩开始回升。但之后几年,业绩也好像坐上了过山车,开始剧烈波动,尤其是2023年,好丽友遭受滑铁卢,在中国市场营收为1179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58.7亿元),同比下滑7.5%。受中国市场业绩不佳影响,2023年好丽友总营收仅同比增长了1.4%。
带着压力,好丽友来到了2024年。根据最新披露的2024年业绩,好丽友在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7.7%,又止住了下滑趋势。这一次的增长态势能持续吗?
“好朋友”塌房
业绩大幅波动的原因,在于好丽友正在中国市场面临多重挑战。
好丽友2016年在中国的销售巅峰与韩流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密不可分。
当时,好丽友选择了多位韩国明星为产品代言,李敏镐代言了“Q蒂”,“薯愿”选择了全智贤,此外,人气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成员李光洙、金钟国则代言了“呀!土豆”。
然而,由于2017年的萨德事件,好丽友在中国经历了为期不短的“抵制潮”,产品销量受到了显著影响。
此后,2022年好丽友又接连触怒中国消费者。
当年,好丽友被指区别对待不同市场,不仅对中国等市场售卖的产品涨价,且在配料上“双标”,同样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使用可可粉,却在中国市场使用代可可脂。
为了回应争议,好丽友官方微博发布回应称,国内好丽友仅2021年9月对部分派类产品价格做出调整,其余产品比如膨化、饼干、糖果等价格均保持不变。且不同国家受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影响不同,价格调整周期亦不相同。
此外,针对配料“双标”,好丽友称,好丽友派主要配料全球一致,争议系翻译软件翻译海外产品配料表时表述不准导致。
图 / 中国新闻网
然而,该声明仅通过备忘录形式发布,也未加盖公章,因此遭到了不少中国消费者吐槽。好丽友只好删除原声明,发布了加盖了公章的声明函进行正式回应。
图 / 中国新闻网
这几个事件让好丽友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形象大打折扣。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创始人徐雄俊认为,好丽友业绩波动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整体而言休闲食品这几年销售增长缓慢,而好丽友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中韩关系变化也影响了好丽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健康风潮下,被迫转型
到目前为止,好丽友的巧克力派已经过完了50岁生日,其它大单品也都诞生了近20年,呀!土豆是2006年入局膨化市场的首支单品,好多鱼诞生于2005年,蘑古力诞生于2004年,Q蒂的诞生时间更是在2002年。
这些零食届的常青树奠定了如今好丽友在零食市场的地位。在北京的家家悦、物美等超市中,好丽友的产品都占据着醒目的货架位置。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从马上赢获取的数据显示,在派这个类目上,好丽友市场份额超过59%,排名第一位。薯片/薯条类目市场份额则在18.2%以上,市场排名第二。
从童年起,好丽友巧克力派一直是王丽(化名)的零食白月光,最吸引她的是巧克力的味道加上棉花糖独特口感,后来市场上哪怕有了更多的派类产品,好丽友也一直都是王丽的最爱,每当想吃甜食的时候便会想起好丽友。
然而,现在她购买好丽友巧克力派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巧克力派没有以前的好吃了,”她说,巧克力派的甜很单一,市面上还有更多口感更丰富、生产日期更新的烘焙产品可供选择。
还有多个消费者近期都向“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表达了好丽友太甜的印象。
这也是好丽友当前的隐忧。零食市场正经历着健康化的风潮,受此影响,好丽友多个品类都面临市场收缩或者增长乏力的困境。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糖果零食市场规模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同比下滑了11.1%和8.7%。
饼干品类同样增长乏力,2015年起,中国饼干市场规模同比增速跌至个位数,2022年同比下滑了1.01%。
而中国薯片市场规模增速自2010年以来不断放缓,2020年同比增速仅为1.8%,2022年则下滑了0.9%。摘掉“垃圾食品”的标签,成为了薯片品类发展的大方向。减油、减少饱和脂肪也是薯片健康化的途径。
而烘焙类产品则正由长保产品向短中保产品升级,曾依靠平替好丽友蛋黄派发家的达利园就早早地进入了增长瓶颈,开始向短保市场发力。
面对市场新风向,好丽友自2020年首次提出“零食营养+”战略,实际上就是将坚果、肉松等营养食材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到目前为止已先后上市“坚果+”“肉松+”“果汁+”等系列产品。
好丽友公共事务总监张晓艳也曾在2024年11月表示,过去5年,好丽友采用了“零食营养+”的策略,并在积极推进减钠、减脂、减糖的产品和健康食材产品的研发。
扩充燕麦饼干等健康零食品类也被写入了好丽友2025年的计划之中。
图 / 好丽友2024年四季度财报
然而好丽友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根深蒂固,这些新品能否扭转消费者认知还是未知数。
中年危机
2024年业绩胜利收官让好丽友暂时从过去几年的危机中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2024年四季度,好丽友销售突然爆发,营收同比增长20.1%。公司在财报中表示,第四季度主要专注于节假日销售,并且完成了销售模式的转型。
图 / 好丽友官方微博
推动销售体系变革可谓好丽友2024年的工作重点,为了在中国市场高效销售,公司从直接向销售网点供应产品的销售体系,转型为向当地销售代理商供应产品的间接销售体系。
有分析称,通过经销商渠道,公司不仅能够覆盖大型商场和百货商店,还可扩展至地方的小型零售店,进一步拓宽销售网络。
徐雄俊表示,纵观大型食品饮料企业都非常依赖经销商进入各地的销售渠道,否则企业能够触及的终端非常有限。
对于好丽友而言,此举也是为了更好地拥抱零食市场的渠道变化。好丽友在财报中表示,2025年要进一步强化零食折扣店等现代销售渠道。
张晓艳近期也表示,还会继续推动全渠道融合,多场景布局,重点强化便利店、仓储型卖场、内容电商等优质渠道,合力打造“出圈”爆品,为实现业务增量打开新的突破口。
零食量贩门店已经成为最新的渠道红利。根据新经销数据,2017-2023 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从1250家增加到22000家-25000家,年均复合增速约108%。
好丽友从2023年开始进一步发力零食量贩渠道,推出了散装产品。2024年,成立了专项团队,定制出数十款产品适配量贩零食店渠道需求。
图 / 好特卖销售的好丽友“好特卖专供”产品
然而,比起别的品牌来,好丽友进入这一渠道似乎慢了一步。
如盐津铺子2021年就进入零食量贩渠道,凭借多SKU和品牌力优势,伴随零食量贩渠道扩张快速发展,2022年盐津铺子在零食量贩渠道收入已经达到了3亿元。
在零食量贩渠道快速发展的时期,好丽友已经成为了零食市场上的保守派。
从2022年应对舆论失当的表现和落后一步进入零食折扣店渠道来看,好丽友仿佛陷入了一场中年危机,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洞察已经老化。
要想重新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好丽友不仅要随着市场新趋势进行产品升级迭代,还要跟上渠道的发展变化。好丽友能否通过变革重新焕发青春活力,依然是个未知数。
*注:文中题图来自好丽友官网。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