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凯
新能源产业加速向前发展,绿色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日前,多位行业、企业专家出席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并发表了各自对绿色低碳转型的看法。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钱智民日前表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降低了进口能源依赖度,提升了能源自给的安全性,对产业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这一观点得到多名业界人士的认同。“气候问题备受全球关注,摆脱进口能源依赖也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吉利控股(00175.HK)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新能源产业的进步对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隆基绿能(601012.SH)董事长钟宝申也认为,新能源技术的突破与进步正改善各自产业的发展模式,尤其以太阳能、氢能为代表的绿色能源正让绿色低碳走入寻常百姓家。
持续探索绿色低碳路线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持续跃升,新能源汽车发展尤其迅猛。
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整体新车销量的40.9%,继续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以节能、环保等理念受到市场广泛认可,汽车产业的绿色低碳探索远不止于此。当下,汽车产业还在探索更加节能、环保的动力方案,如氢能、甲醇能源等。与电能相比,这些能源在制造、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望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以醇氢燃料汽车为例,我们可以将太阳能、风能等较不稳定的能源,转化为可在常温下运输、使用的绿色能源,即醇氢燃料,来降低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和有害物质的排放。”李书福说。
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该公司以太阳能电池板等光伏产品为大众熟知,在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地面光伏解决方案、氢能装备等领域都有布局。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认为,光伏产业在农村地区有广阔应用场景,能为乡村居民提供低价绿色能源。
在业界人士看来,“双碳”战略持续向前推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减碳尝试百花齐放,无论是降低碳排放、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效率,还是回收利用碳排放物,都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积极案例。
企业要算好社会“账”
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渐成各界共识。企业对自身发展责任也有了更清晰、成熟的认知。
钱智民曾担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董事长,在能源领域工作40年。在他看来,企业发展不仅要算好自己的内部“账”,更要算好自身与社会的“账”、现在与未来的“账”。
“如果一家企业盈利100亿元,但对社会造成损失,社会治理需要承担一定成本,那么这家企业的盈利就要相应地减少。”这就是钱智民理解的“企业与社会的账”。
这一点得到了钟宝申的认同。
他介绍隆基绿能在陕西省铜川市的两个案例:其中一个是在某村庄安装光伏,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满足日常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额外收益;另一个项目则是通过光伏产品在冬季取暖,代替传统的烧炭取暖,同时降低取暖成本。
在钟宝申看来,这是企业与社会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体现。
钱智民认为,企业发展不能一味强调当下利益而透支未来的发展。李书福对此也深表认同。
“企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关键技术的突破也非一日之功。”李书福说,“比如在氢能领域,吉利已经进行了近20年的探索,才有了一定进展。在这20年,吉利持续、大额投入技术研发,并未因成本高昂而放弃,而这正是为了未来更健康地发展。”
不少企业家均表示,企业生存离不开社会,其成长正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不仅要重视自身发展成果,也要重视发展质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在谋求进步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尤其是在绿色、低碳领域。
前景广阔,挑战仍存
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
“从无法引起关注和响应,到现在全国上下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主管部门也出台了诸多可操作的、切合实际的支持政策和解决方案。”李书福表示,“这让我们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取得了显著进展。”
不过,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涉及能源结构依赖、技术创新瓶颈、经济转型成本、区域发展失衡、政策协同与执行、国际规则压力、公众参与度等多个方面。
“技术瓶颈是限制我国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首要难题。”钱智民认为,以太阳能、风能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在转为电能、存储、运输和利用等多环节仍存在转化效率较低、存储运输成本较高、规模有限等情况,根本原因是受技术限制。
“以氢能源为例,如果我们能够高效地将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转化为氢燃料电池,就能够实现对进口化石燃料的替代,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而言是个重大突破。”
李书福则认为,当下绿色能源的成本较高、规模较小,限制了进一步推广发展。他表示,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已能够在技术上实现转化、并网,变为甲醇等绿色能源。但由于当前此类能源的终端布局有限,成本较高,因而难以推广。
“以吉利的醇氢燃料汽车为例,如果我们有较广泛的能源网络、一年能售出几十万辆此类汽车,那么就能一定程度上平衡成本。”他说。
钟宝申呼吁社会各类群体参与到日常的绿色、低碳生活中,如更多使用绿色能源或节能减排产品。产业探索绿色发展离不开市场的积极参与,如此才能形成良性的绿色循环。
针对我国在绿色、低碳方面遇到的挑战,多名专家认为,相关部门应出台更明晰、具体的支持和管理办法。他们希望通过政策引领,鼓励行业在绿色、低碳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一定的措施推动企业主动减少碳排放。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