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超模霸屏上海车展,车企抢滩人形机器人万亿市场

格隆汇
昨天

2025上海车展首日,董事长何小鹏携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公开亮相。这款机器人身高178厘米、体重70公斤,通体白色。像一位超模。在现场,不仅与何小鹏碰拳互动,还频频向观众们打招呼。

除了小鹏的IRON外,上汽荣威展台邀请了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2。在现场,这款机器人担任着汽车顾问一角。另外,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则成为深蓝汽车的AI员工,与观众握手互动。

此次车展,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部分车企标配据悉目前已有十几家车企宣称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其中包括小鹏、广汽、上汽、比亚迪蔚来、小米等。车企为何纷纷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之一被重点提及并加以培育。具身智能的核心产品类型除机器人(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外,还有自动驾驶载具(如商用车、乘用车、无人机和eVTOL)。

此外,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27.6亿元,并有望在2030年成长为千亿元市场

人形机器人正抢走车模的“饭碗”

早在202310月,小鹏汽车便发布了首款人形机器人PX5。时隔一年多,202411月,小鹏再次推出人形机器人IRON。车展这几天,IRON直接化身为小鹏汽车展台的“钢铁车模”,引来大量观众驻足。

而在展台的互动环节,“红衣教主”周鸿祎以及由法国前总理Jean-Pierre Raffarin带领的法国汽车协会代表团都来到了小鹏汽车展台前,与IRON互动。

周鸿祎要求人形机器人展示行走能力。他称,在上次亦庄马拉松大赛中,有些机器人走路姿势着实令人忍俊不禁。他还半开玩笑地问何小鹏:“听说有人要搞机器人的格斗大赛,你们会参加吗?”

何小鹏回应道:“我认为机器人最开始应该先进入工业领域,然后再考虑进入家庭。”他进一步表示,机器人进入家庭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或许五年,或许十年。

目前,IRON已在小鹏广州工厂参与了小鹏P7+车型的生产实训。小鹏汽车方面表示,未来人形机器人将主要聚焦于工厂和门店等场景。他们的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机器人的规模化工业量产。

除了小鹏汽车外,在本次上海车展中,不少人形机器人公司与车企之间都存在着业务上的合作关系。

比如,与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一起开发布会的“夸父”机器人,便是乐聚公司研发的产品。乐聚与一汽结缘于202411月。当时一汽向全行业发起国内汽车行业首个公开招标人形机器人项目,乐聚中标。就在前段时间,乐聚还发布了多台“夸父”人形机器人在一汽红旗工厂完成长时间循环作业的视频。

另一款值得关注的明星机器人,是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2,它作为“汽车顾问”,亮相了上汽荣威、北汽、长安等多个车企展台。

据悉,智元机器人方面透露,今年1月公司已完成第1000台通用人形机器人的量产下线,并预计年内出货量达数千台。而远征A2有望在展厅讲解、商超导览、前台接待、业务咨询等场景加速商业落地。

车企为何纷纷加码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这波热潮始于2022年下半年。当时,马斯克在特斯拉“AI Day”上推出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此前,特斯拉设定了一个宏大的量产目标,计划在2027年将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产能扩大至每月10万台。

在海外,除了特斯拉,宝马、奔驰、本田、丰田等车企也纷纷提出自己的人形机器人发展思路。

目前人形机器人落地进度看,小鹏是国内紧跟特斯拉步伐最紧的车企之一。202012月,小鹏收购四足机器人公司Dogotix并成立鹏行智能,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

广汽集团发布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计划今年实现自研零部件的批量生产,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

蔚来汽车则有所不同,有消息称,不出意外的话,它会从头开始自主研发。目前,蔚来组建了一支约20人的团队,专门调研机器狗项目,并由前Momenta算法专家徐抗任负责人。

此外,新势力之一的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曾坦言,“100%会做人形机器人,理想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要做的不是汽车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并将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个家庭。

在国内,除上述提及这些车企外,华为、地平线等供应链企业也相继投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而在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分析称,目前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车企,大多也在开展自动驾驶研发工作。一方面,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的底层逻辑相同,都是通过智能系统与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特定功能;另一方面,未来机器人进入工厂是大势所趋,与其使用别人的机器人,不如自主研发,这样更能满足自身需求。

人形机器人是一门好生意吗

今年2月,摩根士丹利发布一份名为《Humanoid 100》的研报,对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100家核心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其中,中国有3家上榜车企,均为自研厂商,分别是比亚迪、广汽集团和小鹏汽车。

人们不禁好奇,车企为何也卷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这是一门好生意吗

公开信息显示,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对车企估值有显著的加持作用。比如,特斯拉在2021年宣布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计划后,股价在3个月内涨幅超40%

以特斯拉为例,其推出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已具备电池流水线搬运、分拣等功能。马斯克曾表示,预计到今年,将有超过1000台擎天柱在工厂内投入试运行。

而在国内目前人形机器人市场备受市场和资本关注,政策层面也给予大力支持。2024年,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不过,在发展前期,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和售价都会很高,部分车企仍选择继续投入

据悉,特斯拉计划将擎天柱的成本压至2万美元何小鹏曾将人形机器人分为L1-L5五个等级,直言当前行业整体处于L2阶段,而小鹏的目标2026年量产L3级机器人,实现手眼脑协同

小鹏则通过工厂实训积累数据,推动IRONL4自成长智能进化。何小鹏预测,只有当机器人达到L4级(仅需轻微监督),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何小鹏公开表示,车企下场自研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复用汽车制造和销售的现成资源,还可以利用汽车销售的现金流投入人形机器人业务,以确保充足的研发资金。

此外,高盛研究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而在更乐观的假设下,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50亿美元。

免责声明:投资有风险,本文并非投资建议,以上内容不应被视为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或出售要约、建议或邀请,作者或其他用户的任何相关讨论、评论或帖子也不应被视为此类内容。本文仅供一般参考,不考虑您的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TTM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或保证,投资者应自行研究并在投资前寻求专业建议。

热议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